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国际合作,践行共建共享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5年10月17-19日,漓江生态与保护论坛—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会议由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崇左白头叶猴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特色经济作物生物信息与遗传改良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越南北江农林大学、云南省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中南半岛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演化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协办。会议以“共建跨境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新加坡、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葛颂研究员、中山大学范朋飞教授、中山大学李添明(新加坡)教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周文良研究员、越南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研究所Pham The Cuong博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郭宪光研究员、中山大学梁丹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剀博士、越南北江农林大学Nguyen Chi Thanh博士、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Mya Bhone Maw(老挝)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韦素娟博士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报告内容涵盖了野生水稻、东黑冠长臂猿等跨境分布的动植物类群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在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网络,深化科研协同与信息共享,推动更多务实合作工作。

会议合影

开幕式


特邀报告

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