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科研进展

武正军教授、黄华苑副教授团队在中国特有种猫儿山小鲵的两性异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2-11-04 作者: 浏览次数:40

        2022年7月1日,我室武正军教授、黄华苑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Animals,中科院二区,JCR Q1区》发表题为“Sexual Dimorphism in the Chinese EndemicSpecies Hynobius maoershanensis (Urodela: Hynobiidae)”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室硕士研究生陈荟群为该文章第一作者,武正军教授、黄华苑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文章以广西猫儿山保护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猫儿山小鲵为研究对象,对其14个形态特征和体重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猫儿山小鲵的两性异形。

        两性异形的研究对进化生物学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三种假说用于解释动物的两性异形,(1)性选择假说;(2)繁殖力理论假说;(3)生态位分离假说。本文对珍稀濒危物种猫儿山小鲵61个个体的研究结果显示,猫儿山小鲵存在两性异形现象,表现在形态特征上:头宽、前后肢长、尾长、尾高为雄性偏大,腋至跨距为雌性偏大。雄性较宽的头部可以提高交配的成功率,其较强壮的四肢和较长的尾巴可能有助于求偶。雌性的腋至跨距较长有利于增加繁殖输出。性选择假说和繁殖力理论假说可以用来解释猫儿山小鲵两性异形现象。该研究有助于理解猫儿山小鲵的两性形态特征与繁殖行为之间的关系,加深了有尾两栖动物形态和繁殖行为的认识,有助于制定猫儿山小鲵的保护策略。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609)、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059)的资助。

        论文及补充数据在以下网站可以找到:https://doi.org/10.3390/ani12131712

 

图1猫儿山小鲵的两性异形。整体视图。雄性(左)和雌性(右)。

版权所有: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17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伯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