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科研进展

武正军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表其最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1 作者: 浏览次数:228

        2022年6月17日,生科院武正军教授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题为“Comparison of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Between Captive and Wild Tokay Gecko (Gekko gecko)”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比较了野生蛤蚧与人工饲养蛤蚧在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多样性以及代谢通路上的差异,并探究了蛤蚧身体全长和性别对蛤蚧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的第一单位为广西师范大学,唐三淇与李钰慧为共同第一作者,陈泽柠博士与武正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大类中科院二区期刊。

        蛤蚧(Gekko gecko)别称大壁虎、仙蟾等,为壁虎科(Gekkonidae)壁虎属(Gekko)爬行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以及台湾等地。蛤蚧作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价值非常高。由于栖息地的减少,野生蛤蚧的种群数量逐步下降,人工饲养已成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举措。然而,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食物来源以及生存环境与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区别。这些因素可能使物种的肠道菌群发生改变,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对物种的生长发育状态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野生蛤蚧与人工饲养蛤蚧的肠道菌群差异,探究人工饲养对蛤蚧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种群比野生蛤蚧展现出更高的alpha多样性和更多的潜在致病菌群。两个种群在Beta多样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它们的肠道菌群结构显著不同。功能预测表明野生蛤蚧在代谢(Metabolism)、遗传信息处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有机体的系统功能(Organismal system function)的代谢通路上均有更高的丰度。此外,蛤蚧的全长对其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对两个种群的肠道菌群差异解释度为10.45%。这些差异可能与两个种群的食物来源以及生存环境差异有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生存环境对蛤蚧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物种今后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23,32160131)、国家林业局财政项目(V2130211)、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项目(2019HB2096001006)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AD21220058)的资助。论文及补充数据在以下网站可找到: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897923/full

版权所有: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17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伯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