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术交流

Why get smaller?Effects of habitat on population demography, group composition, and body mass in wild common marmosets (Callithrix jacchus) ?和金丝猴保护基因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2 作者: 浏览次数:259



   2016年10月18日有幸邀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Paul·A·Garber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员做了“Why get smaller?Effects of habitat on population demography, group composition, and body mass in wild common marmosets (Callithrix jacchus)”和“金丝猴保护基因组研究”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武正军教授主持,学院及重点实验室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Paul·A·Garber简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班纳-香槟分校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主编。先后在墨西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秘鲁、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和中国就多种灵长类动物开展了行为、生态学、认知和保护学研究工作。保护工作旨在可持续化生态学方面,以将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当地居民联合起来,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模式来管理和维系热带雨林的保护。目前已出版4本著作,参与出版3本专业书,发表100多篇SCI学术论文。

  李明简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濒危灵长类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涉及我国濒危灵长类(以疣猴亚科为主)的分子生态学、进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种群基因组学、行为生态学等方面。近年来先后主持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支撑项目专题、林业公益行业科技专项、国际合作、院创新方向课题、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十二五”支撑项目专题、国家林业局项目等近20项。在有关金丝猴的系统演化、谱系生物地理格局、保护遗传学、行为生态学以及保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今已在Nat Genet、Mol Biol Evol、Mol Ecol、Conserv Biol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60篇。

Garber教授作了题为 “Why get smaller?Effects of habitat on population demography, group composition, and body mass in wild common marmosets (Callithrix jacchus)” 的学术报告,通过展现了Tamarins、Marmosets和Callimicos三种狨猴的外形特征差异,论述了Marmosets这种狨猴在干旱地区以及湿润地区不同个体大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该趋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存在此趋势的现实意义。报告结束后,Garber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热情互动,认真听取在场老师与同学们的提问,并做了详实、细致的解答。

随后,李明研究员作了题为“金丝猴保护基因组研究”的报告。他主要从金丝猴的基因组及其特点、金丝猴的起源与进化历史、其植食性适应机制、及其种群格局、遗传多样性与适应性等方面进行阐述。该研究率先在国际上完成了金丝猴的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为解析金丝猴适应植食性的分子机制、系统发育和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现时,该研究也希望通过基因测序,鉴别出促进毒素分解、改善能量代谢调控,以及促进共生微生物消化的遗传适应机制。报告结束后,李明研究员在解答同学们提问的同时,也鼓励我院研究生报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博士生,还给我院研究生在科研工作及学习中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建立信心、不断探索。

此次学术交流将进一步促进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与建设。

17.jpg

19.jpg

20.jpg


 


版权所有: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17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伯康楼